旭日从东方地平线冉冉升起,石化城管廊蜿蜒盘旋,储罐星罗棋布,机泵列阵排列,银塔直破青天,现代化工业的图景,映衬着齐鲁石化人辛勤忙碌的身影,在晨曦中越发豪迈壮观。
齐鲁石化是山东大地上的耀眼明珠,是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加工工艺十分齐全的炼化企业,被誉为炼化“博物馆”。
多年来,齐鲁石化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蓝图不断绘制迭新,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底色和主基调,逐步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融,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说:“齐鲁石化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打造‘鲁油鲁炼、高端材料、绿色产业’三大基地,推动齐鲁石化迈上‘巩固千万吨炼油、升级百万吨乙烯,产值过千亿、利润过百亿’的‘双千双百’新台阶。同时,促进企地合作共赢,助力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夜幕降临,齐鲁石化CCUS项目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载满二氧化碳的车辆正陆续出厂,即将开往胜利油田。曹业琦摄
如今,在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那座充满年代感的造粒塔旁,拔地而起的CCUS装置群熠熠生辉。该厂煤气化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液化提纯技术进行回收,从一种排放物变成“双碳”战略下的“宠儿”。
CCUS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韩峰告诉笔者:“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被誉为‘工业森林’,投产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可有力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CCUS产业发展经验。”
2021年7月5日,中国石化宣布: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CCUS项目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经理李海强说。
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煤气化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属于优质的二氧化碳资源,纯度高达90%。在碳捕集环节,齐鲁石化通过液化提纯技术,回收煤气化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向油井注入二氧化碳,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时二氧化碳通过置换油气、溶解与矿化作用实现地下封存,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保护,是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封碳驱油”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支撑。
齐鲁石化按照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部署,迅速启动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运行管理,深化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持续优化二氧化碳捕集工艺流程,不断降低项目碳排放和捕集成本,逐步扩大项目应用规模。
根据原料气、产品气和存储运输方式,确定液化提纯技术方案。为了降低运行能耗和液态二氧化碳产品成本,项目采用大量余热回收、余压回收等节能技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有效回收,大大提升能量利用效率,减少运行过程中的“二次碳排放”。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齐鲁石化采用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现场管理部+监理+承包商的管理模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涵盖工程设计、设备选型采购、施工建设等各个环节。
2022年1月29日,仅用时96天,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中交。
随后,齐鲁石化加速推进开工准备工作,成立专家团队,对开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推演,制定防范措施,确保装置开得起、稳得住、长周期、高效益。
4月4日,第一辆满载二氧化碳产品的罐车出厂,运往胜利油田注气中心,标志着CCUS项目上游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项目投产后,齐鲁石化捕集的液态二氧化碳经公路运输到胜利油田进行驱油。为了做好产品装卸工作,齐鲁石化与胜利油田加强沟通联系,研讨对接产品日产量、罐容及装车条件等事项,建立线上销售流程;胜利油田配备多台车辆满足CCUS项目运输需要,为二氧化碳及时销售出厂做好准备。
齐鲁石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玉亮介绍:“同属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合作的CCUS项目具有天然的优势。下一步,将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尽早建成投用齐鲁石化到胜利油田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牛彦春 王永军 朱亚菲)(文章来源:齐鲁石化,转自新华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